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型装甲航母(2/2)

作者:雨天下雨
队的航速普遍只有三十二节到三十三节,所以护航轻型战列舰的三十一节也能够勉强够用了。

为了能够在夜战和雨雾天气中为航空母舰编队提高近战掩护,改进型轻型战列舰则是装备搭载更多更先进的电子设备,对海搜索雷达,对舰火控雷达,对空警戒雷达都是要装备的。

这样一番改进后,吨位多了几百吨,整体的变化不大主要还是内部细节方面的一些改进,算得上是少昊号的完善本。

而造价上也能够控制在八千万左右,这个价格对于中国海军来说也勉强可以接受。

姓能上虽然没有达到温庭和所要求的三万多吨十四寸的主炮,但是数量上陈敬云却是决定再增加一艘,也就是这一批的战舰会达到三艘,加上少昊号后刚好可以给四支航空母舰分别配属一艘。

这款海军第八期发展计划中的轻型战列舰首舰在1937年三月份动工,二号舰和三号舰也是预定在1937年的5月和六月份相继开工,根据中国对战列舰的传统命名规则,继续选用上古神话人物作为船名,首舰被命名为伏羲号,二号舰被命名帝喾()号,三号舰被命名为尧帝号,三号舰的尧帝号这个舰名原本已经在二十年代时期被用过两次了,不过每一次都没建成,这个船名也就一次一次落空,直到今天才又用上。而根据首舰名即为级别名的传统,这一级轻型战列舰被定型为伏羲级。

实际上伏羲级和少昊号是大同小异的,不是资深海军研究人的话,普通人一般都分辨不出来。

既然都造了三艘的伏羲级轻型战列舰,那么航空母舰的建造自然是天经地义的,最初的计划中就是提出了两艘的航空母舰建造计划。

而海军内部对于如此建造新一代的航空母舰也是有着不同的分歧,陈绍宽等人认为继续建造两万五千吨的航空母舰最好,认为这种吨位的航空母舰在搭载飞以及成本上能够达成最好的平衡,当然为了姓能的提升,适当把标准吨位放宽到两万七千吨左右就是非常适合的了。

用陈绍宽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载量巨大,战斗力强悍,而且价格低廉……但是也有一部分航空派的将领认为,以前是受限于技术和条约限制,才不得不建造两万多吨的航空母舰,如今没有了技术限制也没有了条约的约束,那么自然是要建造更好更大的航空母舰了。

关时杰就是提出了大型装甲航空母舰的理论,认为航空母舰不但需要搭载更多的作战飞,同样也需要大幅度提高防护能力,以求在作战中保持持续战斗力。

而这两方面的理论基本上都是根据中国海军这些年来的一次次演习中所得到的,关时杰认为在历次演习中,在对方也拥有航空母舰的时候,双方的发现距离往往是相同的,攻击是双向的,也就是说己方航空母舰起飞作战飞攻击敌人航空母舰的时候,敌人的航空母舰也再起飞飞攻击自己。而这个过程中,己方航空母舰会遭到敌人航空母舰的打击,这种情况下除了提高编队的整体防控能力外,也必须提高航空母舰自身的防护能力。不能说和前面的几次海军演习啊一样,这攻击飞起飞后,不用多久对方的飞也过来攻击了,而中国现有的航空母舰,包括最新的嵩山级在内的子身份防护力都是严重不足的,穿甲炸弹能够轻易的穿透飞行甲板,部分演习中甚至被穿透了甲板,最后被判定为全舰大火以及大规模的殉爆而失去战斗力,到了最后就算没有沉没但是也是全舰都废了,结果就是被己方的驱逐舰用鱼雷送进海底。

关时杰就是根据这些原因,提出了建造大吨位的装甲航空母舰,要求能够防护五百公斤航空炸弹的俯冲攻击,要求能够防御航空鱼雷的攻击,并且载量需要达到一百二十架以上,航速达到三十三节以上,要达到这些要求,那吨位就直接往上飙了,四万吨都不够用,往少了算都得四万五千吨,当然最关键的是价格,要造这么一艘大型装甲航空母舰,没有两个亿是拿不下来的。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
无限关爱有限责任 我爱陌生人 裴爷的小祖宗又凶残了 重生之渣攻求放过 从养妖怪开始 图书馆电子借阅机 小太妃的马甲快掉啦 盗墓:海燕呐,你可长点心吧 斗破苍穹逆天系统 术士的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