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叶,世界海军发展进入巨舰大炮时代,喷薄着煤烟,挟工业文明之势纵横海上的铁甲舰,是那个黄金岁月里的四海霸主。然而,在铁甲舰之外,当时的海军中还有另外一种不容忽视的军舰。
自风帆战舰时代的单层炮甲板军舰一路发展而来,此时的巡洋舰也已在海上崭露头角。相对铁甲舰,早期巡洋舰拥有航速快、续航力大、中小口径火炮数量多等特点。这类军舰通常被配属在铁甲舰队内,或负责警戒、侦查,充当舰队斥候;或发挥高航速的先天特长,担起冲锋陷阵的重任,扮演飞毛腿的角色,起着伴随、辅佐铁甲舰作战的作用,成为铁甲舰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构成。
近代中国开始建设西式海军后,就定下目标要组建龙旗飘扬的铁甲舰队。但是,一方面因经费短绌购买铁甲舰不易;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巡洋舰特性的了解,以及对当时海军技术的逐渐熟悉,早在购买铁甲舰之前,北洋大臣李鸿章就经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之手,在英国订造了2艘当时世界最现代化的巡洋舰——“超勇”、“扬威”。购舰的目的非常明确,短时期内可以利用这两艘新锐军舰初步构建海上力量、担负起海防重任、阻吓眼前的敌对势力,远期目标上,巡洋舰也是为了将来购买铁甲舰、组建称雄亚洲的铁甲舰队奠定基础,同时还有一定的人才养成、技术储备等方面的考虑。
“超勇”级军舰从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订造,1880年4月开工,比定远开工早半年时间。该型军舰在机舱、锅炉仓等固件部位铺设了一层薄薄的顶甲,这样的防御较中国福建船政自造的无防护巡洋舰其实不过多了一丝心理上的安慰而已,实际效果极其有限。
1881年底,当由丁汝昌带队,林泰曾和邓世昌担任管架的“超勇”、“扬威”编队从英国历尽艰险返回天津港的时候,李鸿章亲赴大沽口接舰。在检阅军舰、慰问将士之余,李鸿章还对军舰进行了极为仔细的参观和查验。
“超勇”级薄弱的防护自然逃不脱李中堂的火眼金睛,之后不久他就公开表示:该型军舰有名无实,“恐不足恃”,言下之意是并不满足,想获取更精良的军舰。
此时,远在伏尔铿船厂的“定远”和“镇远”两舰已经相继下水,当最后一笔款项按照合同通过斯德丁美洲银行的上海分行汇往德国的时候,中堂大人发现原定建造四艘铁甲舰的款项已经所剩无多,而新任南洋大臣对兴建海军又十分冷淡,对抽取南洋地方关税购买军舰颇多怨言。预感到后继资金不足的李鸿章决定将剩余的资金用来采购一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