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session_start(): Unable to clear session lock record in /home/www1/www1/1/17/www.xbqg88.org2025/chapter.php on line 3

Warning: session_start(): Failed to read session data: memcached (path: 127.0.0.1:11211) in /home/www1/www1/1/17/www.xbqg88.org2025/chapter.php on line 3
第九十章 1880年代的欧洲外交(2/3)_新一战风云_新笔趣阁
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十章 1880年代的欧洲外交(2/3)

作者:林栖
失控的可能,俾斯麦做梦都害怕的东西夹击之势眼看就要成为现实。德国如果在俄奥巴尔干竞争中采取支持奥匈的政策,就要承受俄德关系破裂,并因此向法国提供潜在盟友的后果。而在当时环境下又完全排除了放弃奥匈的可能性。保存奥匈帝国的独立与大国地位,是俾斯麦欧洲秩序的重要环节。奥匈一旦在外部压力下解体,不仅会危及欧洲均势,使德国外交失去回旋余地,也将打破德意志帝国内部微妙的政治平衡。

1885-1887年的保加利亚危机,重新打开了东方问题,造成了俄奥对抗的前景。俄土战争俄军浴血奋战,二十万将士丧命疆场,收获的却是难以下咽的苦果。1886年9月,亚力山大大公在俄国压力下被迫逊位。11月,沙皇特使考尔巴斯未能迫使保加利亚摄政当局推举出俄国中意的大公候选人,铩羽而归,俄保断交,俄国在保加利亚的影响丧失殆尽,沙皇的“尊严”被践踏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巴尔干形成了俄军即将入侵,并引发大国冲突的危殆局面。

俄国一旦进军保加利亚,势必控制罗马尼亚。届时匈牙利将处于俄属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的三面包围之中。奥匈的多瑙河生命线也有被切断的可能。保持在巴尔干的势力和影响,既是奥匈大国地位的象征,也是帝国生存之所系。11月13日,奥匈外相卡尔诺基在匈牙利议会发表演说:俄国无权占领保加利亚并单独决定其命运,否则兵戎相见。俄国舆论大哗,普遍认为俄奥协调已失去意义,俄军方和泛斯拉夫派考虑对奥匈实施军事打击。

俾斯麦当初设计“三皇同盟”最直接的目的是约束俄奥,防止两国冲突。他此时的基本策略是对两国实施双向抑制,敦促两国在三皇同盟框架内解决分歧。针对奥匈在英国怂恿下可能采取的强硬政策,他一再发出警告,保加利亚是俄国的势力范围,德奥同盟只具有防御性质,要帮忙找英国去。对于俄国,他再三表示,德国愿意支持俄国的保加利亚政策,但奥匈的大国地位不容牺牲,出路在于俄奥就划分巴尔干势力范围达成妥协。

俾斯麦扮演“诚实的掮客”,虽然暂时回避了在俄奥间作出选择的问题,却暗含着同时疏远两国的危险。奥匈不由要问:“德奥同盟究竟还有什么价值?”“德国有两个盟友,奥匈只有半个。”如果说德奥同盟在1879年的缔结加剧了俄国的孤立感,迫使它回到与德奥结盟的轨道上来的话,那么在此时,它只能加深俄国的敌意。1886年11月,沙皇在接见新任法国驻俄大使拉布莱时表示:俄国希望法国强大,两国需要并肩携手,共度难关。这番表示,一方面是考尔巴斯使命失败,沙皇挫折感加深的结果,也是对奥匈外相卡尔诺基国会演说的回应。要想按俄国的意愿解决保加利亚问题,就得排除奥国的阻挠。奥匈的实力并不构成威胁,关键是德奥同盟。如果俄国要发动对奥匈的战争,或使俄国的战争威胁产生效果,必须预先阻止德国的介入。唯一的希望在法国。有迹象表明,俄 方和泛斯拉夫派,通过著名报人、保守的民族主义者卡托科夫从10月末起已对沙皇的决策倾向施加了重大影响。为了牵制德国,沙皇有可能急剧改变其欧洲政策,法俄结盟的前景已隐约可现。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奥匈为了寻求英国的帮助以抗衡俄国,主动提出了《第二次地中海协定》的草案。

《第二次地中海协定》是由奥匈和意大利两国首先发起,他们通过德国外交部向英国提交了一份关于维持近东、海峡和地中海地区现状的照会,英国人很清楚这是份照会是按照德国人意思书写的,但为了摆脱孤立的状况只能接受。

协定是以一系列照会和备忘录的形式达成的,尽管效力有限,但英国达到了摆脱孤立的目标,德国则达到了以英国进一步牵制俄国的目的。

不过相比俾斯麦,索尔斯伯里更有资格宣称英国才是本次外交事件的大赢家。首先,英国通过《第二次地中海协定》不仅摆脱了孤立,而且并没有承担明确的责任,也就是说如果俄国真的对奥国宣战,如果英国认为帮助奥国对自己不利,那么完全可以无视该项条约,其次,条约彻底粉碎了“三皇同盟”。对英国来说,欧洲大陆的任何一个国家他们都不畏惧,唯一有所畏惧的是在“三皇同盟”支持下的某个国家。

比历史上的政治家们多了一百多年的见识,威廉在大的战略层面是极为清醒的,那就是德国的未来在海外,在于取得世界航运、金融和资源配置的主导权。

从这个意义上说,俄国甚至法国都不是最致命的敌人,在通向强权道路上的致命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联合王国。

俾斯麦囿于历史的局限性,显然对这一点认识还不够深刻,他的目标只满足于让德国成为欧洲大陆的强权,并通过各种条约让这种强权保持下去,所以如果德国外交能一直按照他的思路,最后的结果依然逃不脱和英国的决战,只不过是何时到来罢了。

1913年,英国的工业生产早已远远落后于新兴的美国以及德国,但其国民收入依然是世界上最高的,究其原因就在于英国通过对全球金融、原、市场以及航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
诸天 吕布之雄图霸业 茅山捉鬼人 踏月乘风 血光之灾 异世度假村:从美食开始的经营之旅 魔兽领主 法师乔安 异界灵气复苏种田流经典 这个诸天有点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