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墙上那幅画边角褶皱,略有碎边儿,就是画中间的主题部分也有残**。整幅画自左而右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版块表述的内容都不一样,而且在每部分画的左上角都有一行小字,作为该板块内容的文字描述。
左起第一幅画:描绘的是一条长街,街道两旁全是木质楼体的建筑,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人很多,路两侧很多商贩正在叫卖自己的货物,整幅画面一片国民安居乐业的祥和氛围,颇似《清明上河图》,在这幅画的左上方写有一行小字:国泰民安镇狂魔。
左起第二幅画:描绘的是公堂上,有一黑脸官员在审案,这位主审官头上的梁上悬挂一块匾,匾上提着四个金色大字”明镜高悬“,公堂外站着很多布衣百姓,都拍手叫好,似乎很拥护这位黑脸官员的裁决,在这幅画的左上方写有一行小字:明镜高悬照天门。
左起第三幅画:描绘的是三国时期的五虎上将下马伏地,向刘备跪拜施礼,刘备弯腰拉几位将军其身,整幅画描绘的十分生动逼真,仿佛一下子把人带到了那个病患马乱,群雄四起的年代,在这幅画的左上方写有一行小字:一心报国五虎将。
最后一幅画的内容描绘的是汉高祖刘邦在山上登高远望,高祖旁边左有萧何、韩信,右有张良、陈平。在这幅画的左上方写有一行小字:出世良臣振国兴。
初看这幅画,给人的感觉是画的主人在向人展示王朝更替,阴阳互换之道。先是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在社会稳定后,逐渐有人开始不守法纪,或杀人害命,或偷盗**等,此时国家律例严明,尚有晴天大老爷铁面无私,秉公执法。再后来国运衰竭,群雄四起,此乃新朝换旧朝之前兆。最后王朝更替,新王得良臣强将辅助,建立基业。
此画虽无佛门诸佛菩萨及历代祖师之形象,但其寓意深刻,与我佛法要不相背离,揭示宇宙万物皆在”成住坏空“中迁流不息,警醒三宝弟子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爱欲荣华,不可永保之真谛。
所以这样的一幅画挂在佛门中人的禅房里也并无奇特,一般人自然难以探出画中之玄机。可正弘法师并非等闲之辈,身为般若寺文殊堂主讲,虽武艺平平,但其智慧绝对堪比常人高出一截,这里所说的常人也并非普通之人,是指那些深入佛门经藏、专研佛典义理的僧人。
正弘法师十六岁出家求道,十八岁受具足戒,二十五岁开始系统学习佛门经典,尤擅大乘般若经典,三十岁任般若寺文殊堂副主讲,三十五岁任文殊堂主讲。今年四十有五,对于佛法解门义理把握甚深,足见其智慧超群。
当智光长老一听到李国明的名字后,就显得十分激动之时。正弘法师就断定此事非同小可,智光长老年近六旬,佛法修为深不可测,武学造诣堪称佛门大师级人物,能够把他老人家惊动的事情自然不是小事。随着智光长老扭头看墙上的那幅画时,正弘法师霎时明白智光长老何以如此激动,自己也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
画的寓意虽与佛门义理相通,但并无奇特之处。玄机就是在几行小字里,这几行小字若是旁人,定会认为它只是对画本身的一种文字描述而已。实则不然,这四句话连在一起是一首诗。
国泰民安镇狂魔,
明镜高悬照天门。
一心报国五虎将,
出世良臣振国兴。
此诗乃龙头凤尾诗,所谓龙头凤尾。就是此诗不仅藏头,而且藏尾,首尾呼应,即显全诗真意。这种佛门悬记法已经失传已久,而能够预知古往今来大事之佛门高人更是百年难得一见。四十年前,空照师傅将此佛门悬记法宝交给智光长老时,智光长老还不明其意,后用功参修三十余年,才看出画中玄机。余下的时光,他只是在等待那个人而已。
此诗真正要表达的内容就是:国明一出,魔门将兴。若非智光长老的举动反常,任凭正弘法师智慧再高,也难以参透画中玄机之一二。此时正弘法师见智光长老凝视墙上那幅画,久久沉思不语。便问道:”智光长老,若真如画上所言,国明一出,魔门将兴。那可怎么办“
智光长老慢慢转回身,下了床,表情严肃凝重,看了眼正弘法师道:”你也看出来了!“随即往外走,叫正弘法师带他去见见这三个孩子。
再说王骏风他们几个从早上来一直等到快下午三点了,一个个急的抓耳挠腮。正当赵晓鹏在那抱怨王骏风的师父不靠谱时,正弘法师已经带着智光长老来到了禅房。一见到智光长老的庄严徳相,王骏风三人心中莫名其妙的升起一种对长老的崇仰之心,差点跪下来给智光长老磕头。
智光长老身高可能不过一米七,但是腰板挺直,那种气势显得他比李国明(一米八五)还要高大。长老脸色土黄,一身青衣,咋看有点像乡村里的老大爷儿,只是双目炯炯有神,尤其当智光长老看人的时候,深邃的眼神里似乎总能透射中一种光。也不知道智光这个法号是不是根据他老人家的这个特点起的。
智光长老进屋之后,看了看李国明道:“你就是李国明吧!”
李国明左看看王骏风,又看看赵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