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玄感,司徒杨素之长子,当过礼部尚书,现在是柱国将军。
杨玄感生得体貌雄伟,须髯漂亮。
幼时不成器,世人大都认为他痴呆,只有他父亲杨素常对所有亲近的人:“这个孩子不痴呆。”
杨玄感长大后,好读书,爱骑射。
当上柱国的杨玄感与司徒杨素都是二品官,上朝见皇帝时,父子同列,可谓是一门双英杰。
后来刘治让杨玄感官品降一级,杨玄感拜谢:“没料到陛下如此宠爱我,让我在公廷上得以表示对家父的尊敬。”
刚授任郢州刺史时,他一到任,偷偷安排很多耳目,看看官吏们是否能干,那些有政绩和贪污行为的,即使只有一点点事,也会知道,往往揭发其事,没有敢隐瞒欺骗的。
吏民敬服,都他很能干,可见才能卓越。
后来转任宋州刺史,因遭父忧离职。
杨玄感生性骄傲,但爱重学,四海知名之士,大多到他门下,因为自己家族累代尊贵显赫,有大名于天下,朝中武百官,大多是他父亲手下的将吏;又见朝纲渐渐紊乱。
最重要的是,新帝刘重对杨玄感不满,又一天比一天爱猜忌。
就这样,杨玄感心中不安想要先发制人,于是与诸弟谋划,准备废掉刘重的帝位,立刘进为帝。
废立太子是乱臣贼子,而废立帝皇是造反。
就这样,杨玄感走上了不归路。
碛西的都护府还是跟往常一样,一个穿着马靴长裤的披甲少年走进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两三个侍卫模样的人物。
议事厅中已经没有了那个俊朗的身影,安西都护使换人了,是封常清。
看着还在议事的众人,少人站在门外抱着手臂发起了呆。
没多久,议事厅的逐一离开,每个经过少年的人都会讨好的问候一下。
这时,现任的安西都护使封常清出了议事厅的门,对着少年恭敬请道:“世子,请进来话。”
被称为世子的人不多,还留在碛西的只有刘昊一个,被封常清恭敬的请的当然是未来雪原王刘昊了。
礼貌是必修的,被人恭敬的请了,刘昊也不敢放肆,同样以礼相待道:“大人客气了。”
一通客套之后,刘昊又坐在了这个曾经坐过的议事厅中,可是坐在主位上的人不同了。
没有虚伪,刘昊一回过神就对着封常清郑重道:“大人,此次东都洛阳之事,你如何看待。”
对于直入主题的刘昊,封常清没有什么表情,只是淡淡的道:“区区在下必定尽可尽之力。”
这话经过诸多名师教导的刘昊当然听出来了,叹了口气道:“那么大人同意出兵了。”
封常清立刻摆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道:“能为皇上效力是在下的荣幸。”
接着又露出有些为难的道:“不过,安西府和大食人的事情还有诸多地方需要用到兵卒。”
听着拖长的音尾,刘昊决断的声音响起,问道:“大人,你可以出兵多少?能否让我招人?”
封常清的脸上就想变戏法一样,变化着各种脸色。
议事厅沉寂了下来。
因为高仙芝打了大食,察合台现在可是跟对方摩擦不断,不时还会打上那么一打,用兵的地方多不胜数,不是随便可以分出手去支援别的地方的。
刘昊知道难处也没有怎么过分,只是安静的等待着答案。
长桌上,刘昊右手随意的摆放着,手指开始有节奏的敲打桌面,可是封常清依旧一副深思的表情,没有任何理会。
良久,刘昊终于不耐烦了。
皱着眉头道:“封大人,给个准吧。”
听着刘昊的的话语,封常清尴尬一笑,搓了搓手掌,道:“世子啊,你知道我的艰难,你看看两百人怎么样?”
呵呵,刘昊知道封常清什么心思,可是没有办法,试着再要多点人的道:“大人,两百人怎么可能够。”
话一完,刘昊就后悔了。
果然,封常清顺着话尾道:“世子啊,不够也没办法,我们碛西也是不够人用的,你就将就一下吧,委屈了。”
刘昊无奈,沉吟一下就告退离开了。
出了都护府,贾山立刻凑过来恭敬的问道:“世子,怎么样,封常清给我们多少人?”
望着街上的行人来去,刘昊摇了摇头,苦涩道:“两百。”
贾山一听,咬牙切齿道:“封常清这个狗东西,太不识时务了。”
刘昊憋了一眼贾山,无奈的骑上了侍卫牵过来的马。
碛西来往的大多是异族人,除了招来的兵丁,居住在此的中原人少得可怜。
刘羽的招二千人马前往洛阳勤王在碛西根本就做不到。
无奈现在占据了刘昊脑海的情绪。
贾山等侍卫看着一脸不对劲的世子都纷纷安静下来。
没走多久,驿馆就映入刘昊的眼帘。
穿着罗圈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