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之前的实验被中科院分进了“失败”这一类,但心底里,鲍容瑹却是对这个“神经鞘纤维全息信息术”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好奇。尤其是他听凌若水告诉他在整个实验阶段的二十四个实验对象里,其他二十三个受试者都在不同程度上观测到了实质性的进步,而凌若山是唯一一个被断定为“失败”的目标对象。
鲍容瑹听了整个实验的结果,却是觉得这样的结果很真实可信,陷入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的状况,显然不是那些仅仅受了一点损伤的案例可以相比拟的,何况凌若山还已经昏迷了长达十年之久,“人生有几个十年啊”。
而就他所观察到的凌若山的变化来讲,虽然某一种标志性的目标并没有建立,虽然那点加强了的生命体征还是非常的微弱,以至于如果不是像他这样,对这个病人特别关照的话,很可能就给忽略掉了,但是这些都不妨碍鲍容瑹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这个“神经鞘纤维全息信息术”治疗方案事实上在某一定程度上,仍然对病人起到了作用。
所以当凌若水向他咨询,是否可以继续参加下一阶段的实验的时候,鲍容瑹一改初衷,欣然地表示了同意。这不仅仅是为了顺应讨好凌若水,也是因为作为一个救死扶伤的大夫,他还是由衷地愿意看到自己的病人,能够有康复获得新生的机会。
有了更为具体详细的信息,鲍容瑹又托了好多的关系,有的放矢地去进一步打听了,这个原本被他认定并且已经划分到“灵芝孢子油”这类骗局中去了的项目。而这一回他得到的消息比较靠谱,同时也引起了他的非常重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开始逐渐在专业领域内,甚至媒体界曝光的项目,居然是生物信息技术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康远途亲自领导的!
这一下,在鲍容瑹的心里,整个实验的分量就得到了极大地提升。要是能够通过当前病人的合作,顺利搭上康远途这条线,对于以后自己在职场上的发展那可是只会有大大的好处的!每次想到这里,鲍容瑹都会激动地连连搓手,心跳加速。
所以鲍容瑹的态度从反对,到勉强同意,到赞成,到积极推崇,这短时间内的数次变化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自打鲍容瑹知道凌若水有“发”在康远途手下干活,就是那个帮忙联系实验的“不靠谱的朋友”。琢磨着凌若水那里得来的消息自然就远比自己通过拐弯抹角,绕上三圈才能收到的风更快速,更准确,所以这些天见了凌若水的面,鲍容瑹总是会有意无意的提起这个话题。
凌若水并不知道眼前的鲍医生心中的九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